導語:研究表明,嬰兒早在兩個月大時,就能分清過來抱他的是男性還是女性。如果是父親來了,他會全身緊張,心跳和呼吸加快,準備好和父親“瘋一場”。這種外在刺激對嬰兒的大腦發育很有好處。

很多父親在孩子面臨挑戰和難題時,更傾向于鼓勵孩子堅持,而母親有時則想:“孩子還小,先算了吧!”媽媽們常常會低估自己寶寶的能力;而爸爸卻會選擇“逼”孩子一下,更多地鼓勵孩子。
父母在育兒行為方式上的差異可以互補,孩子在得到鼓勵、推動的同時,也不乏耐心地呵護,這樣才能既發揮孩子的潛力,又不致傷害孩子的心靈。

孩子最早的學習方式是模仿,對男孩子來說,模仿的對象正是父親對女孩子來說,父親是自己生活中的第一個異性,是自己了解異性、學習與異性打交道的第一個老師。

孩子要面對的社會是由兩個性別的人各半組成的,自然需要父親、母親兩個人生導師。缺其一,孩子的教育就不完整。父親更愛與孩子玩鬧,這很好地滿足了孩子玩樂的天性,同時玩樂的過程也是最好的教育時機。父母對孩子教育和影響方式的不同,還表現在推動作用、約束力和促進孩子社會化等方面。父親的教育,為孩子融入現實社會做 著準備。

由于大多數男性與女性行為方式的不同,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母親抱起孩子時,動作往往非常溫柔,可很多父親卻和孩子玩得更“瘋”,從生理和心理上給孩子帶來更高程度的興奮。有研究表明,嬰兒早在兩個月大時,就能分清過來抱他的是男性還是女性。如果是父親來了,他會全身緊張,心跳和呼吸加快,準備好和父親“瘋一場”。這種外在刺激對嬰兒的大腦發育很有好處。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愛和母愛有著各自不同的影響作用。母愛可使子女身體和情感得到健康的發展,父愛的功能則表現在教會孩子怎樣應付和解決他們遇到的各種人生問題,母愛代表著人性和社會生活情感方面,父愛則往往象征著事業、思想、秩序、冒險和奮鬥,代表的是理性方面,其主要表現在對孩子成就感的培養上,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也與父親有關。據有關機構調查表明,如果有一個好的父親,孩子在數學和閱讀理解方面的能力就會比較高,在人際關系上會有安全感,自尊心也比較強,很容易與人相處。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父愛遠遠勝過母愛。所以孩子最理想的人格是同時兼具了父愛和母愛兩方面的內容。

現在較為普遍的問題是,一些做父親的往往忽視甚至放棄自己的教育責任,致使孩子所受的父性教育嚴重不足。這樣的孩子容易形成所謂的“偏陰性格”,即脆弱、膽小、多愁善感、依賴性強、獨立性差。父親應“親臨”教育第一線,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孩子健康人格和自主能力,使孩子更好地適應現實世界和未來社會。


[信息來源:互聯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蛋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