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 兒 發 燒
外在因素:小兒體溫受外在環境影響,如天熱時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通
內在因素:生病、感冒、氣管炎、喉頭發炎或其他疾病.
其他:預防注射、如麻疹、霍亂、白喉.百囗咳、破傷風……等之反應.

症狀:
超過以下正常體溫範圍:
囗溫:36.4-37.2℃ (測量2-3分鐘)
肛溫:37-37.8℃ (測量1-3分鐘)
腋溫:35.9-36.7℃(測量5-10分鐘)

注意事項:
多補充水份 (包括開水、果汁、運動飲料、水果等).
多給高熱量流質飲食如牛奶…等但宜少量多餐.
減少患孩衣著及被蓋,以促進體溫散熱.
室內空氣流通,避免陣風,室溫維持攝氏20-24℃.
儘量保持安靜,讓患孩多休息.
肛溫在38℃上可給冰枕 (但出生三個月內給冷水枕).
肛溫38.5℃以上,除給冰枕外,可按醫囑給退燒藥.
肛溫39℃以上除給6.、7.項外再給予溫水泡澡,約20-30分鐘.( 水溫26-32℃)

腹 瀉
腹瀉並不等於腸炎,但臨床上仍以腸炎居多,且都是由病毒或細菌感染所致,而呼吸道感染也可能合併腸道感染。

症狀:
排便次數增加且含水量增多.
排便帶有血絲或粘膜,併有發燒的現象,則表示有細菌性感染.
排便是水瀉,則以病毒感染可能性居多.
最後的診斷,仍要靠大便培養結果(約需三天).

注意事項:
補充水分,預防脫水.
沖淡牛奶的濃度或停餵.
欲改食止瀉奶粉,應由醫師指示.
暫停副食品的添加.
注意食具及食品的清潔與新鮮.
勤洗手,注意清潔及舒適、避免紅臀發生.


急 性 中 耳 炎
因小孩的耳咽管較寬短、平直,易導致細菌侵入.嬰兒亦可能因嘔吐而引起中耳炎.

症狀:
發燒39℃以上,易哭吵不安.
耳朵疼痛,較小的小孩常會拉或揉耳朵,將頭搖來搖去表示疼痛.
當耳膜破裂時,會有膿從外耳流出.

注意事項:
依醫師指示,使用抗生素治療,最少要治療10-14天.
發燒時予退燒處理.
如有膿流出,只能在外耳將之拭乾.
平常有感冒時,應保持鼻道暢通.
平時避免躺著餵奶,吐奶時應使小孩側臥,避免仰臥.
若有大量膿汁流出時,患耳周圍皮膚應用冷霜,氧化鋅或凡士林塗擦,以防外耳及皮膚的剝蝕.

流 行 性 感 冒
為急性傳染性的病毒感染,主要侵犯呼吸道。病毒共有A、B、C三型,其中以A、B二型較常見,症狀也較嚴重.散播方式為空氣傳染,其潛伏期約36-48小時.

症狀:
學齡兒童與青春期兒童:表現出與成人相似的典型感冒,發作甚快.
會有發燒(39-40℃)、肌肉酸痛、畏寒、頭痛、臉部潮紅、身體不適、流鼻水、咳嗽、結膜炎.
B型感冒:則以眼及鼻部的症狀較明顯,而全身症狀較不明顯.
無併發症時白血球多為正常值.
較小的孩子,臨床變化較大.
通常有明顯的發燒,中度的鼻炎,有水樣鼻涕,有時會有發燒性抽搐、腹瀉、中耳炎、皮疹等.
可以引起喉頭、氣管、支氣管炎,細小支氣管炎、肺炎等.

注意事項:
臥床休息,補充適當水份.
須戴口罩、隔離、避免傳染.
如有續發細菌感染,則適當依醫囑抗生素使用.

泌 尿 道 感 染
85%是由大腸桿菌引起,大多數由尿道侵入或先天性泌尿道構造異常.

症狀:
發燒39℃以上,有寒顫情形.
合併嘔吐、腹瀉.
小便會痛、頻尿、尿急、膀胱不舒服感,有殘尿感,甚至有血尿.
全身倦弱、腰痛.
小便檢查白血球高.

注意事項 :
發燒時給予退燒處理.依醫師指示,使用抗生素治療,最少要治療10-14天.
先天性構造異常者,依其程度需長期使用,其目的在預防疾病再發生.
鼓勵多喝水分,可喝果汁酸化尿液.
女孩應注意保持會陰部的清潔,清潔時宜由尿道囗向後到肛門,以減少感染的機會.
應定期返院複診,因即使是少許的症狀,但治療不當,皆可能會導致嚴重或永久性的腎臟損害.


玫 瑰 疹
因病毒感染所引起,常發生在六個月至三歲之小孩.

症狀:
突然高燒39℃以上,持續3-5天之後,體溫恢復正常.
退燒後,身上出現紅色皮膚疹子.
皮膚疹子1-2天內消失.
疹子不會癢.
發燒時大多無感冒症狀,有時在第三天有中度的鼻炎及咽炎.

注意事項:
發燒時予退燒處理.
多補充水分.
保持皮膚清潔,可沐浴.
給予易消化的食物.

水 痘
因庖疹病毒的感染.或主要是由直接接觸傳染及空氣飛沫傳染.

症狀:
潛伏期14-16天,有時達三星期.
在發疹前24小時會有發燒、不適、食慾不振頭痛情形.
發疹時由紅疹→丘疹→水庖→膿庖→結痂.
水庖首先出現在軀幹,然後至臉、肩、最後至四肢.
疹子持績3-4天,會很癢,抓破會留疤痕.
有時口腔、陰道、尿道、眼眶周圍亦見發疹.
皮膚結痂脫落後,會有粉紅色的凹陷→白色→無疤痕形成.

注意事項:
發燒時予退燒處理,退燒藥嚴禁使用Aspirin藥物.
多攝取水分.
接觸者應充分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患童指甲應剪短,保持清潔乾燥,以減少抓傷所引起的皮膚感染.
癢時應以拍打方式止癢,及適當的痱子膏局部使用.
水庖結痂前皆有傳染性,故應遲免接觸他人.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任何問題或您覺得擔心憂慮的情況,請迅速帶寶寶到就近醫院診所就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蛋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