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是常見的都市人皮膚病,其中以小兒及老年患者最普遍,成年人患者較佔少數。有專家指,小兒濕疹病情雖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輕,澳洲最近卻另有研究發現,指曾患濕疹兒童長大後染上哮喘機會較大,故父母必須小心處理,並及早帶子女求醫。

  導致濕疹的成因,遺傳佔二至三成,如患者父母、近親曾患濕疹、鼻敏感及哮喘等疾病,孩子好大機會患上此症,由一個月大至五歲乃發病高峰期。皮膚專科醫生何家強指,患者的T淋巴免疫細胞出現失衡,令皮膚容易對外來物如塵,以及溫度、濕度的改變產生過敏反應,「除先天原因外,溫度及濕度轉變、空氣污染物,還有感染過濾性病毒等後天因素,都可能令濕疹病發。」何醫生又指,成年後才患上濕疹

的情況較罕有,當中患者約佔一成,「很多人將主婦手、金屬敏感症等接觸性皮炎當作濕疹,其實不然。」至於長者則大部分因皮膚過分乾燥而誘發濕疹,通常於秋冬季濕度低的時候發病。

  濕疹又稱異位性皮炎,患處對稱地分布於手骹窩、腳骹窩、面、頸等部位,發作時患處呈紅腫,極之痕癢、灼熱及疼痛,令人禁不住抓至流血破損,「病發時嚴重起來,可令患者整晚不能安睡,曾有病人因睡覺時不自覺地抓癢得太厲害,睡醒發現單染滿血。」何醫生說。濕疹病情反覆,即使治理好發炎患處,數月後又可能復發,需要小心治理。嚴重濕疹患者或可有色素沉澱、膚質粗糙等後遺症,可能影響外觀、社交及生活質素,繼而影響日後身心發展。

  隨小孩逐漸成長,免疫系統發展成熟。正常情況下,兒童濕疹患者病情會稍為紓緩。控制濕疹藥物中以含類固醇的藥物最常用,能有效紓緩發炎及止痕,「長期於面部使用高劑量類固醇藥物,會增加患青光眼及白內障的機會。故一般小兒濕疹會採用類固醇含量較少的外用藥膏,塗患處約一個月,已可大大紓緩徵狀;但為免增加患白內障的風險,接近眼部位置最好別使用逾一星期。此外,抗組織胺藥物及抗生素亦為常用止痕及消炎藥物。」

   何醫生表示,除了常用藥物,目前也有些非一治療藥物,只適合病情較嚴重的患者使用,「現有特效藥物可調節T淋巴細胞功能,但長期使用藥物會影響肝、腎功能,更增加患淋巴瘤風險,所以待病情受控便應停藥,療程約要三至六個月。」近年,醫學界亦研製出用來調節免疫系統細胞功能的非類固醇外用藥膏,但長期使用有關藥物,會增加患青光眼、白內障及淋巴癌的風險,更不適合兩歲以下幼兒使用。此外,也有非藥物治療方法,如紫外光燈照射治療。「每星期照射兩次,療程三至六個月。長期使用可致引發皮膚癌等副作用。」

  中醫認為皮膚病不外乎濕、熱積聚而化成毒,濕疹亦不例外,成人患者一般為先天性脾胃虛弱型,加上進食過量生冷、辛辣、蝦蟹海產等刺激腥臊食物,引致脾臟運化失常,濕熱內生,再加上感染風邪,於是風、濕、熱互相纏擾,形成濕疹。康和堂註冊中醫師任立新表示,脾為後天之本、主袪濕,若其功能受損,濕毒便不能排出體外,更易發於表皮上。至於小兒濕疹則多因母體遺傳胎毒而形成,「母親懷孕時進食過多濕熱食物,很易將累積的濕毒轉移給胎兒。」

引用:http://www.hk-pub.com/forum/thread-2054979-1-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蛋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