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小孩未出生,還在媽媽的肚子裡時,就藉由吸吮動作來達到滿足感。經由超音波掃描,可發現有些胎兒在母親體內很自然地將手指放入口中,安穩地睡著;聯有的孩子已上幼兒園了,還戒不掉吃奶嘴的習慣,而影響牙齒的發育。但國內外有些研究也發現,小孩打預防針後,或是罹癌病童,在身體疼痛時,若給予具安撫功能的奶嘴,有助疼痛的緩解。不論是吸手指或奶嘴的好壞,孰輕孰重,幼兒的吸吮行為,總是許多父母心中難解的習題。

吸吮是本能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系副教授李慈音指出,吸吮是動物要維持生存本能的反射性行為,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胎兒在母親的肚子裡,會吃手指頭,也會吞吐羊水,如果胎兒在母體內無法進行吸吮的行為,就無法排除先天性畸形、母體內羊水過多或過少的問題。

小孩在未出生前,要先學會吸吮,然後再練習吞嚥的動作,出生後,才能正常進食、喝奶,因此,如果早產兒在母體內吞嚥動作尚未發育成熟,即呱呱落地,吞嚥奶汁的敏感性及反應性較差,哺乳或喝水時,液體容易滯留在咽部,這時醫療人員只好予以灌食。所以,有效的吸吮行為不但是新生兒賴以維生的工具,更是肌肉神經系統發展的指標。

就口腔復健醫學來說,吸吮會關係到舌部肌肉的控制運動,口部周圍肌肉的發育,甚至乳牙、恆牙的發育。

吸吮母乳是種學習

李慈音表示,新生兒一出生接觸到母親的乳頭,除了要找對地方,還要用對方法才能吸到奶,這對母親及小孩來說,都是一種刺激學習。李慈音以自己親自哺餵母乳的經驗為例,政府及衛生醫療單位鼓勵餵母乳,不光是因為母乳的營養價值高,還有在哺餵母乳時,母親和小孩間的親子互動,也是維繫建立良好親子情感間的重要活動,小孩不僅有滿足感,也比較有安全感。

至於乳頭和奶瓶的差別,李慈音說,坊間市售奶嘴很多,但人工奶嘴和母親的乳頭分屬不同質材,新生兒很容易就能區分,在母乳哺育推動上,最常碰到的難題是,小孩對乳頭產生混淆的問題,多數的母親一開始就同時進行母奶及奶粉餵食,這樣自然而然就會變得不喜歡喝母奶。有鑑於此,推行母乳的部分人士建議,如果碰到餵母乳的母親需要短暫離開,無法履行哺育母乳的行為,為避免乳頭混淆,就用奶瓶(杯子)餵食。

事實上,小孩在進行奶嘴及母親乳頭吸吮時,所運用到嘴部、舌部肌肉部位是完全不同的,和人工奶嘴相比,吸媽媽的乳頭需要更努力,這對小孩來說,這也是一個刺激學習發育的重要過程。

市面上所販售的奶嘴有各種的質材及樣式,不管是圓的、扁的,或是矽膠、乳膠,無非就是想模仿母親的乳頭,讓小孩在吸吮時,就像在母親的懷中吸母奶一樣,但總是與真的母親乳頭有差距。

新奶嘴先煮沸消毒再使用

文化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過去曾針對市售28種奶嘴切成碎片,然後以二氯甲烷進行浸泡,再將浸泡液倒入萃取器中,連續萃取1個小時, 再以蒸餾法蒸餾,減壓濃縮機濃縮,隨後進行分析發現,有16種合於標準的乳膠奶嘴中,有7種奶嘴的亞硝胺含量大於矽膠奶嘴,由於亞硝胺會致癌,研究人員建議,奶嘴買回家最好先以沸水消毒過,再使用,會比較安全。

乳牙長好前宜戒掉除

不論是護理界,或是醫界,大多會勸家長儘量不要讓小孩吃奶嘴,能母親親自哺乳更好;對有些孩童來說,吸奶嘴也未必是一定要經過的發展歷程。振興醫院牙科主治醫師胡韻生指出,在門診中常有不少小朋友因為翹唇、門牙暴牙、上下牙齒在咬合時有明顯裂縫而來求診,詢問家長,家中並未有暴牙的家族史,而是小孩喜歡吸奶嘴之故。還有的小孩喜歡抱著奶瓶睡覺,而有奶瓶性齲齒的問題;就算喝母奶的小孩,睡前沒有潔牙,也會有蛀牙的危險;也有小孩在戒掉奶嘴後,就改吃手指了,反而更難戒了。

胡韻生醫師提醒,不管小孩喝母奶,還是牛奶,乳牙在3歲左右長好,父母就應該將小孩喜歡吸奶嘴的習慣戒除掉,如果到6?8歲,等小孩門牙的恆牙長出來,奶嘴還戒不掉,就有可能會終生暴牙了。胡韻生醫師與李慈音建議家長,小孩哭,不要馬上塞奶嘴,要先找出哭鬧的原因。

特殊情況使用可舒緩緊張

事實上,奶嘴的使用利弊,特別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的使用,國內外一直有很大的爭議。

在台北護理學院及國防醫學院的護理研究所上都曾研究發現,在醫院重度病房及嬰兒室的孩童,需要接受一些針扎注射、採血等造成疼痛的處置,發現予以孩童非營養性的吸吮、也就是奶嘴,可達到緩解疼痛、減少哭泣時間、降低心跳率的效果。在國外也有類似的研究報告成果。因為小孩可藉由口欲的感官刺激,讓緊張情緒獲得緩解,轉移注意力。

這樣的結論尚未得到國內專家學者的一致同意,有人認為媽媽的乳頭也同樣具有類似這樣止痛的效果,不過,另一派人士則質疑其可行性,因為要女性在一群醫療人員面前脫衣哺育,仍有困難。

另外,在早產兒的處理上,台大護理學研究所曾針對11位出生不滿2,000公克的早產兒進行餵食前安撫奶嘴的研究,發現雖可達到緩解哭鬧、促進餵食表現的目的,但國內專家學者接受度仍有限。

戒奶嘴易‧戒手指難

家長為小孩戒奶嘴花盡心思,在奶嘴上塗辣椒、將奶嘴藏起來,無所不用其極,但吸手指的行為可能是比吸奶嘴更難戒除的,吸手指行為不只是小孩的專屬,就連大人也愛,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的研究發現,在特殊學校的學生之固定行為中,有14%的學生會出現固定行為,其中以搖晃頭、擺動身體、咬手、吸吮手指等多,男生發生率高於女性。

李慈音表示,會出現吸手指的行為,也凸顯出孩童對於口欲期的滿足感沒有獲得應有得滿足。在胡韻生醫師的門診中,也不乏國小三、四年級孩童因為吸手指來求診,還有人吸到暴牙。這些較大的小孩,在外人面前不會吃手指,但在家人面前就會出現吸手指的行為,通常這些孩子因沒有足夠的安全感,也比較容易緊張,相對於吸奶嘴等外來物,具有高度便利性的手指確實難戒多了。

看來不想為孩子戒奶嘴、指頭而煩惱的父母,應費心讓他們在口腔期獲得應有的滿足,才是根本之道!也提醒父母,雖然戒除的方法很多,但避免使用強烈的方式,否則只會適得其反,吸得更用力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蛋麻 的頭像
    蛋麻

    小妙蛋の部落格~ (轉存育兒資料 99年後不再更新)

    蛋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