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懋爸的推薦,今天(97年6月20日)蛋家一早出發,去看米勒!!

目的地到了!!台灣歷史博物館~ 

對面正是小蛋未來的學校,先照個相再說~ 




時間還早,米勒還沒開,先介紹一下小蛋今天的行頭~ 

小蛋,今天走"甜蜜夢幻風"哦~~看出來了嗎?? 





看米勒前,小蛋和蛋拔四處逛~ 





咦??這是什麼??
 
啊~其實,這是蛋拔的同事啦!!
拜辦公室的休閒一日遊所賜,蛋拔難得今天休假耶~
蛋麻我和小蛋才有機會,在上班日出來看米勒呢~謝謝啦~~ 




蛋拔和小蛋排隊買票跟入場~ 

平常上班日,還是一樣人山人海耶!! 




看完米勒展,超感動!! 

小蛋和蛋拔在米勒商店~ 






米勒票還可以免費看其他展覽哦~ 

之後,蛋家還逛了2樓的"台灣咖啡展~ 





然後,蛋家就開心的打道回府啦~ 

今天,蛋麻我超開心的,看到超愛的米勒~


最後,再跟大家複習一遍~ 

小蛋,今天走渾紅色的"甜蜜夢幻風"哦~







-------知識分享---------

[拾穗]~ 米勒至情至愛的鉅作
1857年 83.5cm 111cm 法國‧巴黎 羅浮宮美術館藏 


三個女人,距離不等,高度有別,動作則一如連續劇畫面;由祖母的半立,經左邊孫女的半蹲,到媳婦的全蹲深躬;手掌由祖母的全開,做欲拾之勢,到孫女初觸地面,而終於媳婦的拾穗在握,像 極一幕活動的電影畫面,米勒纖細的心靈與精敏的雙眼,洞悉人間的寒暖悲歡,在他筆下一一現形,一一還原。

更令人為之鼻酸的是,三位祖孫三代的農婦拾穗時的位置,與遠離正在收割運作,忙於收工打包農地主人的主要工作圈形成對比;祖孫三人未敢驚動他人,默默拾穗,默默撿拾農地主人剩餘殘存的落穗,那種卑微,並甘為卑微的平民性格(三人都在地平線以下),才是米勒畫面人物背後不為人知的偉大悲情。

聽聽看古代希伯萊人的一則傳說:「你的農場在收穫時,不可拒絕拾穗者,應該完全開放,自由地讓貧苦人家拾取落穗,讓孤兒、寡婦拾取落穗,主是你的神、祂會使你的農地得到豐收。」


[米勒 (Millet)]~

(1814 ~ 1875)
讓·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1814年10月4日-1875年1月20日﹚法國巴比松派畫家。以鄉村風俗畫中感人的人性在法國畫壇聞名。習慣被稱作米勒,實際按照法語發音應翻作「米葉」。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寫過一篇短篇小說,據說是以米勒當做書中主角的靈感來源,諷刺畫家死後畫作才被炒作至高價的藝術界慣例。


*生平:

1814年-出生於法國諾曼第半島格魯什村(Gruchy),富裕的耕農家庭之子;童年時曾幫助父親在田間勞動。

1831年-17歲,創作了《牧羊人在看守他的羊群》,顯示出極高的繪畫天賦。

1832年-18歲起,到瑟堡市(en:Cherbourg)向兩位當地畫家學習繪畫。

1837年-23歲,獲得瑟堡市議會的獎學金,到巴黎美術學院向浪漫主義派畫家德拉克羅瓦學習。米勒也常常去羅浮宮,從米開朗基羅、普桑、林布蘭特的畫中臨摹學習到不少表現技巧。

1939年-離開德拉克羅瓦的畫室。

1840年-米勒「肖像畫」入選沙龍,正式躋身巴黎畫壇

1847年-米勒開始將他的興趣專注在鄉村題材的作品。

1848年-在巴黎的「自由沙龍」展出古典主義風格的《巴比倫被俘的猶太人》和鄉村風俗畫《篩穀的人》。

1849年-《拾枯草的人》獲得1000法郎的獎金,夏天時,由於巴黎動亂,米勒偕同妻兒搬到巴黎近郊,鄰近楓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村定居。這是他最貧苦潦倒的時期,一邊在畫室創作,一邊又必須為了生計在田裏耕作。

1850年-米勒畫出了《播種者》。並以此畫獲得許多重要人物的讚賞與肯定。如作家雨果、印象派畫家梵谷等。

1857年-《拾穗者》,可說是米勒最著名的畫作。此畫描繪三名農婦在一片金黃色的麥田中撿拾收割過後的麥穗。在畫面中充滿的感傷與人性尊嚴的寧靜,奠定了米勒在法國自然派畫家中的重要地位。

1858年-《晚鐘》﹙米勒死後,法國以80多萬法郎購回此畫﹚。

1867年-在巴黎博覽會與柯洛一起展出田園自然風格的畫作,人們逐漸認可米勒的繪畫。

1875年-61歲時咯血病逝於巴比松。



*說明:

  米勒 ( Jean Francois Millet ) 是一位偉大的田園畫家。批評家朱里亞.卡萊德在他撰寫的巨著《米勒藝術史》中,指出米勒的作品刻劃出他當時那個時代一般平民的人心和思想,表現了近代思想,是位高貴而不朽的人性畫家。他出身農民,一生描繪農夫的田園生活,筆觸親切而感人。

  羅曼羅蘭曾撰寫一本《米勒傳》﹝The Popular Library of Art叢書之一,1902年在倫敦出版。﹞當時羅曼羅蘭正在撰寫「偉人傳」,1903年出版《貝多芬傳》,1907年出版《米蓋朗基羅的生涯》。他把米勒也列為英雄之一,因為他認為米勒具有忍耐、愛、勇氣與信念,從事藝術,深具不屈不撓的英雄精神。

米勒一生留下作品不多,他從1840年至逝世的30多年間,所作的油畫約僅80幅,而且多數是小幅。這並非他對創作缺少熱情和精力,而是他重於思考。每作一畫經常重複思考,這可從他留下的許多素描草稿看出。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並不在於作品之多寡,只要能有幾幅作品在美術史上留名,也就足以永垂不朽。米勒就是如此。

《拾穗》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這是一幅十分真實的,親切美麗,而又給人以 豐富聯想的農村勞動生活的圖畫。從中不難看出畫家對勞動的甘苦,特別是"汗滴禾下 土,粒粒皆辛苦"的意義是有著切身的深刻體驗的。

  整個作品的手法極為簡潔樸實,晴朗的天空和金黃色的麥地顯得十分和諧,豐富的色彩統一於柔和的調子之中,它像米勒的其它代表作一樣,雖然所畫的內容通俗易懂,簡明單純,但又絕不是平庸淺薄,一覽無余,而是寓意深長,發人深思,這是米勒藝術的重要特色。米勒是十九世紀法國現實主義在師,他的大量的以農民題材為主的油畫、素描、版畫至今仍給我們深刻的啟示與鼓舞。



*資料來源: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7053108630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604230708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蛋麻 的頭像
    蛋麻

    小妙蛋の部落格~ (轉存育兒資料 99年後不再更新)

    蛋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