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臺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周弘傑醫師
幫助寶寶脫離尿布生活也就是所謂的如廁訓練,一直是父母有些頭痛、又有些難以啟齒的問題。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進步、社會型態的不同,對於小寶寶如廁訓練的觀念也有很大的改變。
當然尿布的材質是其中一項重大的改變。而一直沒變的是來自於長輩的壓力,爺爺奶奶通常較急於訓練孫子女大小便。到底要如何幫助寶寶順利地脫離尿布生活,底下就醫學的部分做些探討,希望能提供現代父母一些參考。
寶寶身心要有一定成熟度
在臨床執業的當中,常常被問到「何時開始訓練寶寶大小便才適合?」這個問題與時代、文化、環境背景息息相關,因為旁人或同儕的壓力深深影響這個問題的答案。
2000年有一項觀察研究發表,細數過去一百年來嬰幼兒如廁訓練的轉變,其中生在1920到1940年代的父母,他們寶寶如廁訓練通常開始於12到18個月大時;而生在1960到1980年代的父母對他們寶寶的如廁訓練則通常等到18個月大以後才開始。
這樣子的轉變主要是了解寶寶的如廁行為就如同會走路一樣是一種發展的過程,它的完成需要寶寶動作方面(坐穩、走路、清楚表達自己的慾念、拉下或穿回褲子、括約肌的收放控制等)與心智方面(自我意像、興趣、保持乾淨的慾念、模仿能力、了解便尿意的訊息等)成熟的配合才能達成。
愈早訓練,訓練期愈長
有人研究這些能力在一歲半左右開始,而到三歲左右逐漸發展成熟。既是一種發展的過程,每個小孩的發展速度不一,所以1962年即有劍橋學者提出「以小孩為主的如廁訓練」理論,就是說當小寶寶有某方面的成熟度、準備好了才開始訓練如廁,而不再是以父母的認知來決定開始訓練大小便。
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父母開始訓練他們小寶寶如廁集中在兩歲左右。80%左右的小孩在平均兩歲四個半月大左右可完成白天的訓練,到了三歲約有80%的小孩完成了夜間訓練。
這研究也發現男孩完成訓練的時間較女孩來得長些;而老大也稍晚於接下來的小孩,父母對老大的如廁訓練也顯得較憂慮。
2003年小兒科知名的醫學雜誌刊登了一篇有趣的研究。一項對406個在17到19個月大的小孩開始的觀察研究,發現越早開始介入如廁訓練則越早能完成訓練;但也發現越早開始訓練,其訓練期也較長。而對大多數在27個月大之前的小孩而言,加強性的訓練,指的是每天要求小孩如廁三次以上是無效的。他們的研究同時指出,在這樣的年齡開始介入如廁訓練並未出現反效果。
寶寶成熟度如何表現?
上面說到如廁訓練的開始,最好配合小寶寶的成熟度。過早的訓練除了挫折感大外,通常也有造成便秘、拒絕排便與上廁所等退縮反效果的疑慮,對小孩的壓力也會過大。而太晚訓練也會損及自我的意像。那麼有那些線索出現可以讓父母知道小寶寶已經可以著手大小便的訓練了?有學者提出底下幾點可供參考:
1. 小寶寶會模仿父母的行為。
2. 小寶寶可以將東西放置在它該放的位置。
3. 小寶寶可以獨立自由地表達說「不」。
4. 小寶寶表現出對象如廁的興趣。
5. 小寶寶可以走去坐好。
6. 小寶寶可以表達想要解便的慾念。
7. 小寶寶可以將衣服拉下與拉起。
結語
綜合言之,就如我們一直強調的,如廁訓練的達成是小寶寶發展的一個階段,他們本身的成熟與意願是最主要的考量,應該為他們量身訂做,而非以一概全。
不管外界的壓力,好好地陪他們走這段過程,即使是如廁訓練,你也將發現那成長的喜悅。當然,如果您的小寶貝到四足歲白天仍未能達成脫離尿步,也許可以請教您的小兒科醫師。
訓練寶寶大小便的方法
●讓寶寶先熟悉馬桶的正確坐法,大人坐馬桶時,可以讓孩子有機會看一看。
●帶寶寶到商店,選擇自己喜歡的練習用馬桶。
●把馬桶放在最方便使用的地方,剛開始訓練時,讓寶實在您面前坐馬桶,讓他先習慣。然後再讓寶寶自己選擇,要坐在自己的或是浴室的馬桶上,不要用強迫的方式,等他想坐的時候再去。
●用稱讚的方式,加強寶寶的信心,當寶寶沒有尿溼褲子時,就稱讚他,讓他知道您很高興他沒有尿溼褲子。寶寶會覺得很有自信,對自己有掌控權。媽媽用正面的稱讚方法,可以加強寶寶做「對」事的意願。
通常,寶寶控制大小便的能力,小女孩約在1.5到2.5歲時,小男孩則是 在2.5到3.5歲時,才能達到有便意或尿意後,還能再忍幾分鐘。所以, 在發展完成前,如果先做好準備,可以減少意外發生時的混亂。
幫助寶寶脫離尿布生活也就是所謂的如廁訓練,一直是父母有些頭痛、又有些難以啟齒的問題。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進步、社會型態的不同,對於小寶寶如廁訓練的觀念也有很大的改變。
當然尿布的材質是其中一項重大的改變。而一直沒變的是來自於長輩的壓力,爺爺奶奶通常較急於訓練孫子女大小便。到底要如何幫助寶寶順利地脫離尿布生活,底下就醫學的部分做些探討,希望能提供現代父母一些參考。
寶寶身心要有一定成熟度
在臨床執業的當中,常常被問到「何時開始訓練寶寶大小便才適合?」這個問題與時代、文化、環境背景息息相關,因為旁人或同儕的壓力深深影響這個問題的答案。
2000年有一項觀察研究發表,細數過去一百年來嬰幼兒如廁訓練的轉變,其中生在1920到1940年代的父母,他們寶寶如廁訓練通常開始於12到18個月大時;而生在1960到1980年代的父母對他們寶寶的如廁訓練則通常等到18個月大以後才開始。
這樣子的轉變主要是了解寶寶的如廁行為就如同會走路一樣是一種發展的過程,它的完成需要寶寶動作方面(坐穩、走路、清楚表達自己的慾念、拉下或穿回褲子、括約肌的收放控制等)與心智方面(自我意像、興趣、保持乾淨的慾念、模仿能力、了解便尿意的訊息等)成熟的配合才能達成。
愈早訓練,訓練期愈長
有人研究這些能力在一歲半左右開始,而到三歲左右逐漸發展成熟。既是一種發展的過程,每個小孩的發展速度不一,所以1962年即有劍橋學者提出「以小孩為主的如廁訓練」理論,就是說當小寶寶有某方面的成熟度、準備好了才開始訓練如廁,而不再是以父母的認知來決定開始訓練大小便。
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父母開始訓練他們小寶寶如廁集中在兩歲左右。80%左右的小孩在平均兩歲四個半月大左右可完成白天的訓練,到了三歲約有80%的小孩完成了夜間訓練。
這研究也發現男孩完成訓練的時間較女孩來得長些;而老大也稍晚於接下來的小孩,父母對老大的如廁訓練也顯得較憂慮。
2003年小兒科知名的醫學雜誌刊登了一篇有趣的研究。一項對406個在17到19個月大的小孩開始的觀察研究,發現越早開始介入如廁訓練則越早能完成訓練;但也發現越早開始訓練,其訓練期也較長。而對大多數在27個月大之前的小孩而言,加強性的訓練,指的是每天要求小孩如廁三次以上是無效的。他們的研究同時指出,在這樣的年齡開始介入如廁訓練並未出現反效果。
寶寶成熟度如何表現?
上面說到如廁訓練的開始,最好配合小寶寶的成熟度。過早的訓練除了挫折感大外,通常也有造成便秘、拒絕排便與上廁所等退縮反效果的疑慮,對小孩的壓力也會過大。而太晚訓練也會損及自我的意像。那麼有那些線索出現可以讓父母知道小寶寶已經可以著手大小便的訓練了?有學者提出底下幾點可供參考:
1. 小寶寶會模仿父母的行為。
2. 小寶寶可以將東西放置在它該放的位置。
3. 小寶寶可以獨立自由地表達說「不」。
4. 小寶寶表現出對象如廁的興趣。
5. 小寶寶可以走去坐好。
6. 小寶寶可以表達想要解便的慾念。
7. 小寶寶可以將衣服拉下與拉起。
結語
綜合言之,就如我們一直強調的,如廁訓練的達成是小寶寶發展的一個階段,他們本身的成熟與意願是最主要的考量,應該為他們量身訂做,而非以一概全。
不管外界的壓力,好好地陪他們走這段過程,即使是如廁訓練,你也將發現那成長的喜悅。當然,如果您的小寶貝到四足歲白天仍未能達成脫離尿步,也許可以請教您的小兒科醫師。
訓練寶寶大小便的方法
●讓寶寶先熟悉馬桶的正確坐法,大人坐馬桶時,可以讓孩子有機會看一看。
●帶寶寶到商店,選擇自己喜歡的練習用馬桶。
●把馬桶放在最方便使用的地方,剛開始訓練時,讓寶實在您面前坐馬桶,讓他先習慣。然後再讓寶寶自己選擇,要坐在自己的或是浴室的馬桶上,不要用強迫的方式,等他想坐的時候再去。
●用稱讚的方式,加強寶寶的信心,當寶寶沒有尿溼褲子時,就稱讚他,讓他知道您很高興他沒有尿溼褲子。寶寶會覺得很有自信,對自己有掌控權。媽媽用正面的稱讚方法,可以加強寶寶做「對」事的意願。
通常,寶寶控制大小便的能力,小女孩約在1.5到2.5歲時,小男孩則是 在2.5到3.5歲時,才能達到有便意或尿意後,還能再忍幾分鐘。所以, 在發展完成前,如果先做好準備,可以減少意外發生時的混亂。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