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育兒。新知】 (12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我小,可我不甘寂寞!

Baby的話:
我叫Baby,大人們都叫我“寶貝Baby”。我出生不久,剛從媽媽肚裏出來的時候,我感覺外面的世界好大啊,比在媽媽肚子裏黑不隆咚的時候強多了!我真想好好伸伸自己的小胳膊、踢踢小腿兒、搖搖腦袋、扭扭小屁股.......可是媽媽整天不是把我捧在懷裏,就是放在床上,我都快悶死了!
幸好在我2個月大的時候,有一位叫做“大夫”的老奶奶告訴媽媽說:嬰兒被動操能夠幫助像我這樣3~12個月的小寶寶發育,我的運動機能和反應能力也會不斷增長。從此媽媽開始幫助我做一些好玩又簡單的體操,現在,我每天都能伸胳膊踢腿,感覺舒服極了!

蛋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出處】早產兒基金會http://www.pbf.org.tw
0~6歲的孩子他們是從『遊戲』、從『玩』來接觸這個世界的所有事物,進而藉著玩具來學習,因此玩具的選擇很重要。什麼玩具可以讓孩子玩了又玩,不會被丟角落被遺忘?
*最好的玩具是可以給人邊玩邊學習的。因為孩子學東西就像海綿一樣,給他什麼就接受什麼。玩會使他們發現、吸收和組合有關自己和周圍世界的資料。

*好的玩具是安全的。2歲前的玩具,最好是沒有銳利的邊、沒有會掉的油漆、沒有可以拆散的小零件。2歲後可以是組合式的玩具較好。

蛋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兒童正常的發展時期
*嬰兒感覺動作期的認知發展中之第五個階段
(1) 第一、二階段:是出生後至4個月之間,以反射動作和簡單的肢體活動為主。
(2) 第三、四階段:是4~12個月之間,嬰幼兒的注意力開始轉移到外界的東西上,且開始運用過去的經驗來探索其他情境。
(3) 第五階段:1歲~1歲半,這階段的幼兒喜歡不斷用嘗試錯誤的方法來探索環境。

蛋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目前依規定幼稚園可招收四~六歲的幼兒,托兒所可招收二~六歲的幼兒,但這並不表示幼兒只要滿兩歲就應該或就適合上托兒所、滿四歲就應該或就適合上幼稚園。

原則上只要在上小學之前,讓滿五歲的孩子能至少有一年學前教育的生活就可以了。畢竟,上幼稚園可幫助孩子從家庭過渡到更大團體的國小學校生活,不過,在以下兩種情況下,可以考慮讓孩子在五歲之前入學:
1. 父母親或照顧者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孩子、啟發孩子,想藉由選擇較優質的幼稚園,由專業的老師負責照顧與教育,這當然也是不錯的決定。
2. 孩子各方面發展蠻成熟的,主動表達想要跟哥哥姊姊一樣去上學,或老是吵著大人要陪他玩玩具,就表示他有社會性需求,可以考慮讓他早點去上學了。

蛋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進入幼稚園或托兒所,孩子即開始團體生活,老師要同時照顧很多個小孩,想協助孩子降低上學後的的挫折感、更快適應學校生活,專家建議家長在孩子在上學前,先培養下面四種能力─表達自己的需求、基本生活自理、具備半天活動的體力、能適度控制自己情緒…

在家中,大人與小孩的比例通常是一:一或一:二,但是在幼稚園或托兒所,大人與小孩的比例不太可能如此,一定是一個大人要照顧很多個小孩,兩者的照顧條件大不同。所以如果孩子在上學前已經具備一些基本能力,可降低孩子的挫折感,協助孩子更快適應團體生活。這些能力包括:

1.能聽懂指令、表達需求――孩子能夠聽懂大人的指令,例如:「把玩具收好」、「去喝水、尿尿」;也能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例如:「我想尿尿」、「我肚子好餓」、「我肚子痛」等。

蛋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相信很多父母在照顧初生寶寶的時候,都經歷過一段捱更抵夜的日子,每天「餵奶、掃風、換尿片」的工序周而復始地重複多遍,令人身心疲累。

尤其是最初3至4個星期,吃母乳的寶寶也特別需要頻密地吃奶,或許每天需要吃奶8至12次,常常好像吃完不久,又很快再需要吃似的!為什麼會有此現象呢?是否媽媽的奶量不足夠?是否媽媽的奶太稀?還是因為媽媽的營養不夠呢?

哺乳類餵哺模式各不同

蛋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幼兒容易發燒?
一、因為其大腦內的體溫調節中樞較不成熟,所以對體溫的控制力較弱。
二、本身對病毒及細菌的抵抗力較差,防禦陣線薄弱,因此很容易在事先一點徵兆都沒有的情況下,就直接病毒素侵犯到體溫中樞而高燒起來了。
為什麼會發燒?
人體內各種功能及活動的進行,最適宜的溫度範圍大約是攝氏36.5度至37.5度,所以平均而論,正常的體溫認為是37度左右。

蛋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錄自《2歲幼兒如何教不抓狂》‧佐藤真子著 世茂出版社出版

一提到2歲的幼兒,你會想到甚麼呢?「凡事都要自己來.…..」、「甚麼都說不喜歡.…..」但是做起事來卻又笨手笨腳,一定要大人在一旁守候。的確,2歲的幼兒正是這麼一個麻煩的年齡!他們的心理層面已有迅速的發展,但仍限於一個自己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混亂、掙扎期。

或許有些父母也曾因為照顧2歲幼兒,碰上許多頭痛問題深感困擾,甚至有「置之不理」之感,讓自己也陷入「凡事皆不順心」的煩躁期。雖然有句話說:「如果孩子是2歲,那父母親也是2歲。」但唯有深入「獨立期」的幼兒的內心世界,有耐性地守護著孩子,才能讓親子在各方面一起進步與發展。

蛋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轉貼自媽媽寶寶)
文/長庚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周怡宏執行/林佩蓉攝影/陳炳煌 演出/林淑菁全家福
老一輩的媽媽哄寶寶睡覺時,常在嘴中輕唸著:「嬰仔嬰嬰睏,一暝大一寸;嬰仔嬰嬰惜,一暝大一尺。」不可否認的,睡眠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對於正在成長中的嬰幼兒而言,更顯得十分重要而不可或缺,睡眠對於寶寶的生長及發展影響十分深遠,並且無論老少,也都無時無刻受到睡眠的巨大影響。

睡眠問題有多常見?

蛋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大人應該讓小孩盡情的玩樂,充分隨性的發展,大人真正須給予的協助是啟發孩子「積極樂觀」與體諒的心。這樣比栽培孩子成為讀書狀元的好孩子要來得更有成就多了。

2.為了讓孩子在青春期以後能夠展現積極充滿活力的生活在鍛鍊孩子健康體魄的同時,也必須培育孩子的「負責任」的能力。

3.與其專制的管教,不如自然的習得。功課的問題交給孩子自己全權的處理。孩子的個性因自由而得的發展。孩子的「自發性」是非常重要的。

蛋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人無論在清醒或睡眠時,身體感官一直都在接收來自體內與環境的刺激,然後將這些刺激傳送到腦部分析處理,最後作出合適的反應,這樣的過程即是所謂的「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換言之,感覺統合是大腦組織整合感覺訊息,以因應環境需求,做出適應性反應的一個過程。這對人類生存非常重要,尤其在遭遇危險時,它會決定我們究竟要起而抵抗,還是逃跑保命;所以,我們在生活中經歷的每件事、執行的每個動作,大腦無時無刻都在進行這個過程。

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魏巧俸職能治療師表示,當胎兒還在媽媽肚子裡,各種感覺器官便逐步發展,從出生到幼稚園階段,則是感覺統合功能發展迅速的時期,而後在國小五、六年級大緻成型,終生受用。如果感覺統合發展正常,情緒會比較穩定,學習力與環境洞察力也比較好,較會自我保護,因此,從小打好感覺統合的基礎十分重要。要幫助寶寶的感覺統合發展,媽媽懷孕時可多聽曲調溫和、節奏簡單的胎教音樂,說話宜輕聲細語,保持心情愉悅,避免吵雜環境;生活作息正常,可提供足夠的前庭刺激,因此非必要切勿減少活動量;時常按摩肚皮,使胎兒接收觸覺刺激,如果爸爸一起來,更能增進夫妻情感。

在寶寶出生後,宜餵食母乳,吸吮乳頭會讓寶寶較有安全感,情緒亦較穩定;另外可在寶寶精神好、情緒佳時進行全身按摩,有效刺激觸覺整合,幫助孩子奠定日後肢體動作發展的基礎。魏巧俸提醒,當寶寶開始翻身、擡頭、坐起、爬行、站立時,父母應給予適當時間與空間去活動。尤其「爬行」對寶寶最為重要,因為爬行會牽動全身肌肉,啟發肢體的協調性,促進手部靈活,使日後手部精細動作如握筆寫字、畫畫、剪貼等表現較好,家長隻要注意爬行時的安全衛生,不必太過保護,以免限制了孩子發展。

蛋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
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
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發揮,讓他們可以悠閒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何發光,以他們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也許,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拋開你的行程表,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

蛋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要如何均衡的飲食:
一般專家的說法均為"多吃魚或肉,同時要吃蛋,乳酪,牛奶和新鮮的蔬菜",但是均衡的飲食卻不一定是幼兒喜歡的飲食,因此有的父母會擔心這個問題,其實無須使用所謂的組合菜單,只要採用多變化的飲食即可. 平時無須強要幼兒進食某種特定的菜色以補充營養,否則讓幼兒產生反感或導致親子衝突就適得其反,只需讓幼兒自由選擇進食即可,這餐不足的營養自然會在多變化飲食的其它食物中獲得補充 .

 

蛋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什麼是人格智能?

人格智能是人類智能群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表現為人際智力和內省智力兩種形式。

所謂人際智力,是一個人能敏感地覺察和區分他人的情緒、意志及體驗的能力。而內省智力指有自我認識的自我感,並能據此作出適當反應的能力,它包括自我意識、對自身情緒狀態和個性特點的了解以及自律、自知、自尊的能力。

蛋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女警來我們幼稚園上幼兒的安全教育。
她教我們小班的小朋友身體有哪些地方不能碰。
然後問小朋友如果壞人要抓小朋友,小朋友要怎麼辦。

小朋友都很聰明,說要喊救命。

蛋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幼兒用筷子有助大腦發展

以筷子夾食是很多亞洲國家的飲食傳統,日本一項研究指出,幼兒使用筷子進食有助鍛煉大腦神經,令腦部反應靈活。

研究針對幼兒腦部發育作出發析,結果發現以筷子進食的幼兒,與以手進食的幼兒比較,無論思維、身手都顯得敏捷優勝。

蛋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幼兒肥胖的判定
1.標準体重的計算
(1) 新生兒标准体重为3.2千克(不低于3千克)
1——6月嬰兒標準体重=出身時標準体重+月齢*600(克)
7——12月嬰兒標準体重=出身時標準体重+月齢*500(克)

蛋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文/臺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周弘傑醫師
幫助寶寶脫離尿布生活也就是所謂的如廁訓練,一直是父母有些頭痛、又有些難以啟齒的問題。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進步、社會型態的不同,對於小寶寶如廁訓練的觀念也有很大的改變。
當然尿布的材質是其中一項重大的改變。而一直沒變的是來自於長輩的壓力,爺爺奶奶通常較急於訓練孫子女大小便。到底要如何幫助寶寶順利地脫離尿布生活,底下就醫學的部分做些探討,希望能提供現代父母一些參考。
寶寶身心要有一定成熟度
在臨床執業的當中,常常被問到「何時開始訓練寶寶大小便才適合?」這個問題與時代、文化、環境背景息息相關,因為旁人或同儕的壓力深深影響這個問題的答案。

蛋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別以為偏見和歧視只存在於成人世界,其實,在孩子小小的頭腦中早就有了這些觀念,如果父母不加以積極引導,孩子會將這種觀念發展為奚落甚至敵意的反應。

育兒專家提示,在孩子幼年時期,父母應及時幫助孩子擯棄偏見,學會包容。

案例:媽媽帶著未滿4歲的丹丹參加學校組織的親子活動。當老師安排小朋友以兩個人一組完成搭積木的活動時,丹丹拒絕與身邊穿著舊衣服的男孩合作,她甚至皺著眉頭對媽媽說:"我不跟他一組,我不喜歡他穿的舊衣服。"

蛋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爸媽喜歡愛給寶寶吃「湯泡飯」,因爲爸媽覺得湯中營養豐富,而且寶寶也容易吃得下,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做法喔!

經常聽到一些爸媽抱怨:「我每天給寶寶吃那麽多魚湯、肉湯、骨頭湯,營養這麽好,可是寶寶怎麽會越長越瘦呢?」

光喝湯是不夠的

蛋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